美國FDA批新鼻噴劑治頑固性抑鬱症 精神科醫生:快速消除輕生念頭減照顧者壓力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1/02/09 14:01

最後更新: 2021/02/09 14:05

分享:

分享:

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預計,使用艾氯胺酮鼻噴霧劑單次藥費為4位數字,首月使用因次數較密,需花費過萬元。(黃建輝攝)

近數年間,全球一直有研究治療抑鬱症的新方法。經多年研究測試之後,前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(FDA)批核一款抗抑鬱鼻部噴霧,適用於有抗藥反應的頑固性抑鬱症患者,並因為能幫助病人於短時間內消除輕生念頭,故亦可用於急性抑鬱發作,預計年中可於香港使用。

新療法為艾氯胺酮(Esketamine)鼻噴霧劑,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解釋此噴劑並非等同氯胺酮,只與氯胺酮的性質相近,為其衍生物。而劑量很低,亦需在醫護監管下方可使用,故相對安全。與以往治療抑鬱症的藥物相比,此款新藥療效更具即時性,如急性發作、突然出現自殺傾向的病人可以此「急救」,而試盡多種藥物均無改善的頑固性抑鬱症患者,則可試新方法改善徵狀。

藥效即時消除輕生念頭
 
以往對付抑鬱症的藥物,如血清素調節劑和去甲腎上腺素調節劑兩種,原理為使腦內的血清素增加,回復平衡水平,讓抑鬱徵狀得以改善。惟此類藥物療效較慢,一般需要至少兩星期才可見效。
 
艾氯胺酮鼻噴霧劑的藥效相對較快,一般可於即日內減輕輕生念頭、紓緩抑鬱症狀,原理為針對腦部的神經傳遞物質,修復和改善細胞之間的連繫。不過,用後1至兩小時內可能出現頭暈頭痛、解離(思緒混亂,似元神出竅或魂遊太虛的感覺)、腸胃不適等副作用,故在兩小時內需受醫護人員的監察,完成相關檢查後方可離開。首4星期每周覆診兩次,翌月每星期噴一次,維持療效。

本來照顧料已屬焦慮抑鬱的高風險一群,出現自殺念頭後需更貼身看管患者,壓力也隨之增加。(iStock圖片)

 ​​頑固抑鬱抗藥患者 治療新希望
 
張醫生指,艾氯胺酮鼻噴霧劑屬非常新的藥物,現時按外國的指引,此藥主要用於治療頑固性抑鬱症,即已用過兩種不同類別的抗抑鬱藥物,經藥物調校、服足劑量各6星期後,即共12星期後徵狀仍無好轉者。他續稱,在抑鬱者患者當中,有3成人為頑固性抑鬱症,由於病人出現抗藥性,故艾氯胺酮鼻噴霧劑對他們而言屬治療新希望。

另外,由於新藥能快速減輕抑鬱,故亦可用於防止病人自殺,當病人突然出現自殺傾向時,使用噴劑可幫助改善其情緒,減退輕生念頭,同時間亦服用傳統治療抑鬱症的藥物,觀察兩星期後的藥效反應,若口服藥物有幫助則可選擇停用噴劑。

新藥不用等兩星期(觀察藥效),很快便見效,不然該兩星期內都要人貼身看管和照顧。

不過,由於氯胺酮受刻板印象影響,市民大眾或誤解療法,有人疑惑此舉到底是否等同吸毒?張醫生澄清艾氯胺酮鼻噴霧劑並不等同於氯胺酮,此屬氯胺酮的一種衍生物,而且劑量相當低,只要依循醫生指示使用,出現副作用的機會不高。他強調用藥期間需受醫護人員監管,用後兩小時病人亦需留低觀察副作用,藥物也要到診所、醫院等地方才可使用,不能流出市面,或讓市民自民使用。他建議推出新療法的同時多做公眾教育,讓市民辨清用艾氯胺酮鼻噴霧劑的用途和療效,只屬紓緩抑鬱徵狀、改善情緒。
 
腦電盪或穿顱磁療法 有病人懼怕

 
出現上述的頑固性抑鬱症徵狀,其實與患病時長短無直接關係。以前的一般做法,醫生會建議此類病人採用其他治療方法,如腦電盪治療(ECT)和穿顱磁刺激法(TMS),以治療抑鬱症徵狀。

腦電盪治療要入院做全身麻醉,在患者的額頭位置放置兩塊電極,以微量電流刺激。電流會引發患者身體抽筋,一般要做6至8次。

而穿顱磁刺激法,會放電磁圈於頭顱,磁力穿過頸顱和神經綫之後可刺激腦部。張醫生指,大部分病人使用ECT的病人都有明顯改善,惟不少人聽到要麻醉、會抽筋就害怕此療法。TMS雖然不需全身麻醉,但病人需做20至30次,等一兩星期才見效,不能快速緩解抑鬱症狀。

6旬病人抑鬱後判若兩人  

曾有62歲的商界男士患抑鬱症,大半年間前後試過逾10種藥物,服過抗抑鬱藥、情緒穩定劑、抗精神病藥物等都無太大幫助。他也在張醫生建議下試過一次腦電盪治療,試過之後因為害怕,就無以為繼。「他常做運動,跑步、打球,身體狀態一流。但抑鬱後日日都好緊張和擔心,睡不着覺,覺得自己無用、身體大不如前。日日不上躲在家,甚麼也不做,連女友也不見。把公司交給助手處理,身家分予兄弟姊妹,基本上生活失去意義,也沒有動力,好絕望。」

持續受抑鬱徵狀困擾,試盡多種藥物成效也不大,卻要承受多種藥物的副作用,病人的情緒也愈來愈差,對治療的希望近乎無。

如果治療要做10次以上,頭兩次成效又不大,拖得這麼久病人也愈來愈無心機。如果有款藥,下午噴完黃昏就見效、會精神好多,病人就更有誘因繼續使用。

本港抑鬱症患者人數隨年增加,經歷19年社會運動,加上去年的疫情陰霾,風險更高。(iStock圖片)

新療法具迫切性 可紓緩照顧者壓力
 
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生學院於2019年6月做過精神健康調查,當中發現香港疑似抑鬱症的比率高達9.1%,比2005年的約5%相比,已攀升近兩倍。結果意味逾10年間抑鬱症的發病率愈來愈高,張醫生指從臨床觀察,病人數量的確有上升趨勢,不同年齡、背景等層面都有,如上班族、家庭主婦等等,因病而無法上班、照顧子女,更有不少嚴重個案曾出現自殺念頭。

當一個人有心輕生,只要你一行開,等到有機會,他就會傷害自己,甚至自殺。是否能有一個人,24小時看管住患者呢?試過有病人由太太照顧,就在太太去洗手間的時間,他就爬窗跳下去。

以往在等待藥效的兩星期間,可以發生好多事,也無法預計自殺風險;要病人入神精病院,困住又好悽涼,但若不入院,家人長時間照顧又好辛苦。

新療法的做法也不像ECT般需全身麻醉,或如TMS般較慢才見效,只需定期在醫生監察下噴鼻,病人的擔憂和懼怕或隨之減少,嚴重患者也可減輕同時服用多種治療抑鬱症藥物的副作用負擔。而噴完之後快速見效,可即時消除自殺念頭亦有助紓緩照顧者壓力,求個心安,不需24小時貼身看管、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。

記者:吳霆俊